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31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bǎo bō  
基本释义:称僧人的钵盂的敬辞。 《法苑珠林》卷五一:“男女擎持宝鉢,满中七宝,取无穷尽。”《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六和持宝鉢,八敬捧金臺。”
读音: bì bō luó  
基本释义:菩提树的别称。又名思惟树。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鉢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一本作“卑鉢罗”。
读音: yán mén chí bō  
基本释义: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明 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家当,我却无分了,便至沿门持鉢,仰息他人。”亦作“沿门托鉢”、“沿门託鉢”。《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你若借了这事向亲友各家不问交谊一概的沿门托鉢摇尾乞怜起来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钱锺书《围城》七:“现在我真是无家可归,沿门讬钵,同事和学生全瞧不起的。”
读音: chuán bō dài  
基本释义:犹传衣钵。 谓继承祖业。宋 陆游《示子聿》诗:“我死汝应传鉢袋,勉持愚直报明时。”
读音: chuán yī bō  
基本释义:谓传授佛法。衣,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后亦泛称师徒传授继承。《宋史·范质传》:“﹝ 质 ﹞举进士时,和凝 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 质 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闈中谓之‘传衣鉢’。”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下引 冯当世《赠彭器资诗》:“当时已自传衣鉢,羞媿犹为食肉僧。”
读音: yī bō xiāng chuán  
基本释义:1.中国 禅宗初祖至五祖师徒间传授道法,常付衣钵为信,故称。《旧唐书·方伎传·神秀》:“昔 后魏 末,有僧 达摩 者,本 天竺 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云自 释迦 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读音: jī bō cuī shī  
基本释义:南朝 齐 竟陵王 萧子良,常于夜间邀集才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 萧文琰 认为这并非难事,乃与 丘令楷、江洪 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诗即吟成。见《南史·王僧孺传》。后以“击鉢催诗”指限时成诗,亦以喻诗才敏捷。《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鉢催诗,我要击鉢了。”亦省作“击鉢”。宋 陈师道《次韵苏公蜡梅》:“坐想明年 吴 与 越,行酒赋诗听击鉢。”清 赵翼《自鸣钟》诗:“投籤常恐就睡酣,击鉢不怕催诗恶。”
读音: bō dān  
基本释义:僧人的饭单,多用绸片或厚纸折合而成,斋食时用以放置、铺垫钵盂。 宋 范成大《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就作画赞》之二:“冒雪敲冰乞米迴,斋堂如海鉢单开。”
读音: fǎ bō  
基本释义:僧尼用于化斋盛食的钵盂。 《白雪遗音·马头调·小尼姑》:“逐日里送真经,使的奴家舌头破,血染法鉢。”
读音: fàn bō  
基本释义:盛饭的钵盂。 元 张宪《赠西僧》诗:“胡经函贝叶,饭鉢繫椰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