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结尾的组词,共有126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diàn dǐng  
基本释义:传说 夏 禹 铸九鼎象征九州,历 商 至 周,都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 后因以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奠鼎”。
读音: wèn dǐng  
基本释义:1.春秋时,楚子(楚庄王)北伐,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子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见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问鼎,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意思。后用“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中原。
读音: dìng dǐng  
基本释义:古代帝王定都称定鼎。 引申为建立王朝。《左传 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jiárǔ)。” 南朝宋颜延之《三 月三日曲水诗序》:“高祖(刘裕)以圣武定鼎,规同造物。”
读音: dǐng dǐng  
基本释义:盛大:~ 大名。
读音: jīn dǐng  
基本释义:1.黄金炊具。汉 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
读音: hàn dǐng  
基本释义:汉 代的鼎。为国之重器。亦用以指 汉 代社稷。
读音: lóng dǐng  
基本释义:1.以龙为饰之鼎。南朝 梁 刘潜《谢鄱阳王赐钵启》:“珍穷货贡,製极范金,用贵宝樽,文包龙鼎。”唐 王维《为画人谢赐表》:“髮衝鶡冠,力举龙鼎。”赵殿成 笺注:“张载《榷论》:‘孱夫与 乌获 讼力,非龙文赤鼎无以明之。’”清 方文《偕周兼三潘江如游焦山》诗:“龙鼎自 周 年更远,隺铭疑 晋 字何工。”
读音: xià dǐng  
基本释义:即 禹 鼎。相传 夏禹 铸九鼎以象九州。其上镂山精水怪之形,使人以知神奸。参阅《左传·宣公三年》。晋 左思《吴都赋》:“名载於《山经》,形鏤於 夏 鼎。”宋 欧阳修《读<山海经图>诗》:“夏 鼎象九州,《山经》有遗载。”
读音: sān dǐng  
基本释义:1.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
读音: lú dǐng  
基本释义:1.炉灶与鼎。炼丹用具。多借指内丹家所说的丹田。唐 吕岩《七言》诗之十二:“认得东西木与金,自然炉鼎虎龙吟。”宋 苏轼《东坡志林·乐天烧丹》:“乐天 作 庐山草堂,盖亦烧丹也,欲成而炉鼎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