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结尾的组词,共有126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dān dǐng  
基本释义:炼丹用的鼎。
读音: chēng dǐng  
基本释义:古代一种有足的大锅。 有时用作烧杀人的刑器。
读音: gào dǐng  
基本释义:春秋 郜国 造的宗庙祭器,以为国宝。后被 宋国 取去。宋 又将此鼎贿赂 鲁桓公,桓公 献于太庙。《左传·桓公二年》:“﹝ 宋 ﹞以 郜 大鼎赂公……夏四月,取 郜 大鼎於 宋。戊申,纳於大庙,非礼也。”《左传·桓公二年》:“郜 鼎在庙,章孰甚焉?”唐 韩愈《石鼓歌》:“荐诸太庙比 郜 鼎,光价岂止百倍过。”清 谭嗣同《邹砚铭序》:“抚物追悼,幸不坠失,窃取 虢 鐘 郜 鼎之义,名曰‘邹 砚’,而系以辞。”
读音: gào dà dǐng  
基本释义:见“郜鼎”。
读音: máo gōng dǐng  
基本释义:西周晚期青铜器。有铭文497字,记述周宣王诰诫和褒赏其大臣毛公(àn)的事。是现已发现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
读音: nán gōng dǐng  
基本释义:西周 初期青铜器。清 道光 年间在 陕西省 岐山 礼村 出土,为 南公 之孙 盂 所造,故称。或称“盂鼎”。
读音: fù gōng dǐng  
基本释义:谓担任宰相职务。用 殷 相 伊尹 故事。
读音: jiǔ dǐng  
基本释义:1.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
读音: jiǔ zhōu dǐng  
基本释义: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
读音: jiǔ sān dǐng  
基本释义:炼丹的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