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开头的组词,共有7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guǐ shū  
基本释义:投于匦函中的文书。
读音: guǐ shǐ  
基本释义:匦院的主持人。
读音: guǐ hán  
基本释义:1.朝廷接受臣民投书的匣子。 始置于 唐。唐 韩愈《赠唐衢》诗:“当今天子急贤良,匭函朝出开 明光。”唐 元稹《献事表》:“凡今之人,以諫鼓匭函为虚器,谓拾遗补闕为冗员。”宋 欧阳修《南省策试第五道》:“立肺石以达穷民,设匭函以开言路。”《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蜀 主以 张业、王处回 执政,事多壅蔽,己未,始置匭函,后改为献纳函。”
读音: guǐ xiá  
基本释义:朝廷接受臣民投书的匣子。
读音: guǐ jīng  
基本释义:匦函和旌车。
读音: guǐ dú  
基本释义:1.盛放物品的匣子。牘,通“櫝”。
读音: guǐ yuàn  
基本释义:官署名。匦使院的省称。唐 武后 垂拱 元年置,属中书省,以谏议大夫及补阙、拾遗一人为知匦使。设方函,四面分别涂青丹白黑四色,每日暮进晨出,列于署外。凡臣民有怀才自荐、匡政补过、申冤辩诬、进献赋颂者,均可以状分类投匦。至 宋太宗 雍熙 元年,改匦院为登闻鼓院及登闻检院。参阅《唐六典》卷九、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