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48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zāo kāng  
基本释义:酒糟和米糠。本是旧时贫苦人经常用来充饥的粗劣食物,后来把曾经在贫穷时共过患难的妻子叫做糟糠之妻,有时也简称糟糠。
读音: shāi kāng  
基本释义: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读音: nǎng kāng  
基本释义:詈词。(如畜生般)吃糠。
读音: kāng xī  
基本释义:谷皮碎米。指粗劣的粮食。宋 苏轼《吴中田妇叹》诗:“汗流肩赬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宋 陆游《太息》诗之二:“仕宦十五年,曾不饱糠粞。”清 唐孙华《米贵》诗:“穀飞化为蛊,曾不留糠粞;官吏恣侵食,穿穴久成蹊。”
读音: kāng shì  
基本释义:贫民聚居处的代称。 唐 冯贽《云仙杂记·糠市》:“洛阳 振德坊 皆贫民,例享糟糠之薄,贺知章 目为糠市。”
读音: kāng xīng  
基本释义:星名。属箕宿。
读音: kāng dèng  
基本释义:1.一种拌粘米糠的麻杆﹐作照明用。
读音: nǎng kāng  
基本释义:詈词。 吃糠。
读音: kāng pí  
基本释义:指麦粒的表皮。
读音: kāng quán  
基本释义: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4H3O·CHO。无色液体,用稻糠、玉米心、花生壳等为原料经水解后制成。是制造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药物等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