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36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kū zhé  
基本释义:古代酷刑。车裂后陈尸示众。
读音: páng zhé  
基本释义:谓于四方之门宰牲禳祭。
读音: zhé ráng  
基本释义:亦作“磔攘”。谓分裂牲体祭神以除不祥。《吕氏春秋·季春》:“国人儺,九门磔禳,以毕春气。”高诱 注:“命国人儺,索宫中区隅幽闇之处,击鼓大呼,驱逐不祥,如今之正岁逐除是也。九门,三方九门也。嫌非王气所在,故磔犬羊以禳木气尽之,故曰以毕春气也。”宋 苏轼《贺正启》:“伏以苇桃在户,磔禳以饯餘寒。”清 龚自珍《为家大人丙辰同年祭江西巡抚阳湖吴公文》:“方下车而矢磔攘兮,三岁挞而垂效。”
读音: rǎng zhé  
基本释义:谓宰牲祈禳。攘,通“禳”。
读音: pī zhé  
基本释义:开割。
读音: zhé shā  
基本释义:诛戮;屠杀。
读音: yī zhé shǒu  
基本释义:伸开大指与中指之间的长度。 磔,以手度物之称。
读音: zhé shī  
基本释义:1.见“磔尸”。
读音: zhé xíng  
基本释义:1.五代 时始置的凌迟极刑。即割肉离骨,断肢体,然后割断咽喉。俗称剐刑。清 昭槤《啸亭杂录·不用内监》:“有内监 高云从 素与 于 相交善,稍洩机务,上闻之大怒,将 高 立置磔刑,其严明也如此。”
读音: suì zhé  
基本释义:犹碎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