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574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chūn niú tú  
基本释义:旧时日历的一种。单纸印制,上有象征农事的春牛图案,故称。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打春》:“立春日…… 顺天府 呈进春牛图。”马烽《三年早知道》:“‘三年早知道’是早年间腊月里卖的一种木板印的春牛图,因为上边附带印着三年的农历,俗称‘三年早知道’。”
读音: niú chún  
基本释义:草名。即泽泻。《尔雅·释草》:“藚,牛脣。”郭璞 注引 毛 传:“水蕮也。”陆玑 疏:“今泽蕮也,其叶如车前草大。”郝懿行 义疏:“《本草》:‘泽泻,一名水泻。’泻,与‘蕮’同。是藚即泽泻也。”南朝 梁 沉约《郊居赋》:“其陆卉则紫鳖緑葹,天著山韭,雁齿麋舌,牛脣彘首,布濩南池之阳,烂漫北楼之后。”唐 皮日休《鲁望以躬掇野蔬兼示雅什用以酬谢》诗:“深挑乍见牛脣液,细掐徐闻鼠耳香。”参见“泽泻”。
读音: cóng niú  
基本释义:阉过的牛。
读音: jī shī niú cóng  
基本释义:见〖鸡口牛后〗。
读音: sān niú wéi cū  
基本释义:见“三鹿为犇”。
读音: niú lā dā  
基本释义:吸牛血的大蚂蟥。
读音: dài niú  
基本释义:即玳瑁牛。
读音: dài mào niú  
基本释义:毛呈玳瑁色的牛。
读音: dài niú pèi dú  
基本释义: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读音: niú dài  
基本释义:设有用牛力拉船装置的土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