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 使 "组词三个字的词语,共有71个组词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àn chá shǐ  
基本释义:古代地方官名。 唐代开始设置,是派到各道巡察、考核官吏的官员。金朝为主管一路司法刑狱和官吏考核的官员。明初各省设提刑按察使司,其最高职位为按察使,管全省司法,中叶后为巡抚的属官。清代隶属于各省总督、巡抚。
读音: jiē bàn shǐ  
基本释义:接待外国使臣的官员。
读音: guǎn bàn shǐ  
基本释义:古代奉命陪同外族宾客的使臣。宋 赵昇《朝野类要·故事》:“蕃使入国门,则差馆伴使副,同在驛,趋朝,见辞,游宴。”《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辛亥,改命 徽猷阁 直学士 王伦 充馆伴使。”
读音: lǔ bù shǐ  
基本释义:掌管卤簿的官。《新五代史·唐愍帝纪》:“兵部尚书 李鏻 为卤簿使。”《文献通考·王礼十二》:“宋太祖 皇帝 建隆 四年,将郊祀,大礼使 范质 与卤簿使 张昭、仪仗使 刘温叟,同详定大驾卤簿之制。”
读音: cǎi fǎng shǐ  
基本释义:1.官名。唐 开元 二十一年分全国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天宝 后改为但考课官吏,不得干预他政。乾元 以后,各地兵起,废采访使而置防御使。唐 韩愈《裴君墓志铭》:“大父 旷,御史中丞,京畿採访使。”亦省作“採访”。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开元 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採访,始有坐而为使,其后名号益广。”参阅《通典·职官十四》、《文献通考·职官十五》。
读音: cān zhān shǐ  
基本释义:指 汉 苏武。
读音: què chá shǐ  
基本释义:唐代职官名。
读音: guān chá shǐ  
基本释义:官名。
读音: xún chá shǐ  
基本释义:官名。 唐前期中央派遣的巡察地方水旱灾害的官职,多以五品以上官员充之,考察官吏,巡视灾情。
读音: cháo jí shǐ  
基本释义:汉 代,各郡每年遣使进京报告郡政及财经情况,称为上计吏。后世袭 汉 制,改称朝集使。《旧唐书·太宗纪下》:“贞观 五年正月癸未,朝集使请封禪。”《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帝谓诸州朝集使曰:‘房恭懿 志存体国,爱养我民,此乃上天宗庙之所祐……卿等宜师范之。’”胡三省 注:“《隋志》:每元会,诸州悉遣使赴京师朝集,谓之朝集使。”参阅 宋 王应麟《汉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