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 "组词两个字的词语,共有65个组词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yì shī  
基本释义:1.指《诗经》未收的古代诗歌。见于 先秦 经传诸子中的约有数十处,多为零篇残句。《晋书·束晳传》:“昔 周公 成 洛邑,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诗》云‘羽觴随波’。”唐 崔国辅《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逸《诗》何足对,窅作掩 东周。”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考文》:“逸《诗》之散见经传者,附载於后。”郭沫若《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我们看一些子书里引的逸《诗》,就不是那么整齐。”
读音: yì shī  
基本释义:经过翻译的诗歌。
读音: xiàn shī  
基本释义:1.进献诗作。 古代多用以示讽谏或歌颂。
读音: sì shī  
基本释义:1.即四家诗。
读音: xián shī  
基本释义:1.谓配乐唱诗。
读音: shǐ shī  
基本释义:低劣的诗句。
读音: shān shī  
基本释义:1.指孔子删《诗》之说。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后世以司马迁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唐孔颖达于《诗谱序疏》中称:“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餘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清崔述则以《论语》有“诗三百”之语,断言“当孔子之时,已止此数,非自孔子删之而后为三百也。”考今存《诗经》三百零五篇内容,历岁久远,布地辽广,而分体编排,井然有序,比音用韵,大致相近,谓此未经删汰整理,本来如此,殆难想象。凡有成就,归美一圣,固未可信,而必谓孔子未曾删诗,亦逞臆之谈。
读音: xuǎn shī  
基本释义:指《选》体诗。
读音: yí shī  
基本释义:1.指死者留下的诗歌。
读音: zhǎn shī  
基本释义:赋呈或吟唱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