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结尾的组词,共有43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ràng lǐn  
基本释义:明 清 两代享受官府膳食津贴的生员叫廪生。后来名额增多,增多者称增生,无廪米或廪饩银。经岁、科两试成绩优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廪生,称补廪。如将名额让与别人,叫让廪。
读音: shí lǐn  
基本释义:1.充实粮仓。 《后汉书·樊宏传论》:“分地以用天道,实廪以崇礼节。”《南齐书·崔祖思传》:“籍税以厚国,国虚民贫;广田以实廪,国富民赡。”唐 刘禹锡《贺赦表》:“恤刑已责,实廪蠲徭。”
读音: tián lǐn  
基本释义:指粮食。
读音: yì lǐn  
基本释义:亿庾,犹言满仓。 晋 陆云《愁霖赋》:“匱多稼於亿廪兮,虚夙敬於祈年。”
读音: qūn lǐn  
基本释义:粮仓。
读音: zhèn lǐn  
基本释义:亦作“賑稟”。谓以粮食赈救贫民。稟,通“廪”。
读音: zào lǐn  
基本释义:指行炊处和贮粮处。
读音: yì lǐn  
基本释义:旧时为防荒年而设置的粮仓。 唐 柳宗元《贞符》:“乡为义廪,歛发谨飭,岁丁大侵,人以有年。”《宋史·理宗纪三》:“温、台、处 三郡大水,詔发丰储仓米并各州义廪振之。”
读音: yǔ lǐn  
基本释义:粮仓。
读音: zhèn lǐn  
基本释义:谓开仓放粮。 《左传·文公十六年》:“自 庐 以往,振廪同食。”杜预 注:“振,发也。廪,仓也。”《晋书·挚虞传》:“期运度数,自然之分,固非人事所能供御,其亦振廪散滞,贬食省用而已矣。”宋 苏轼《内中侍御以下贺年节词语·太皇太后》:“捐财振廪,救民沟壑之中;求贤审官,拔士茅茨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