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结尾的组词,共有44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yǒng ān dū du  
基本释义:蜀汉政府在吴国和蜀国边境设置的戍卫重镇,是蜀汉政府在吴蜀边境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其最高统治长官就是永安都督,除此之外,蜀汉政府还设置了庲降都督、汉中都督和江州都督。
读音: sān biān zǒng dū  
基本释义: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员。
读音: biān dū  
基本释义:1.谓鞭笞加以责罚。 古代一种轻刑。
读音: bù dū  
基本释义:都指挥使、节度使等地方高级军事官员。
读音: bù qǔ dū  
基本释义:魏晋时部曲的长官。
读音: chéng dū  
基本释义:对于法定赋税、工程劳役、学课等的监督。《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上及 虞 夏 殷 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唐 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其修整非止乎一身,必将及物也;其程督非务乎一切,必将经远也。”宋 叶适《丁君墓志铭》:“於是时 希亮 年已长,自悔少学不力,竭昼夜读书为文,不啻如严父师在旁程督之。”明 宋濂《重建龙兴奥源寺记》:“於是伐木於林,攻石於山,徵瓦於陶……大师躬程督,几忘食寝。”清 顾炎武《日知录·纺织之利》:“一二年间民亨其利,将自为之,而不烦程督矣。”
读音: chī dū  
基本释义:犹笞责。
读音: gǎng dū  
基本释义:香港总督(简称港督),是香港英国殖民地时期(1842年-1997年),由英国派驻香港的英王代表,共历28任。二战期间的日治时期(1941年─1945年)另有3任总督,皆为日本人,简称“港督”。早期总督都是由英国殖民地部(后称“外交及联邦事务部”)的官员出任,1971年以后总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麦理浩勋爵是第一位);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则是政治家,曾任英国保守党主席。
读音: gǎng wù jiān dū  
基本释义:
读音: dǒng dū  
基本释义:统率;监督。《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董督三军,奉辞於外,不得扫除寇难,靖匡王室。”《新唐书·姚璹传》:“遂造天枢,著己功德,命 璹 为使,董督之。”《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以侍中开府仪同三司 邵陵王 纶 持节董督众军以讨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