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结尾的组词,共有94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lóng dòu  
基本释义:续断的别名。 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续断》。
读音: zǔ dòu  
基本释义:1.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读音: méi dòu  
基本释义:1.梅花苞蕾。
读音: zǎo dòu  
基本释义:古代洗沐用品。用猪胰磨成糊状,合豆粉、香料等,经自然干燥而制成的块状物。有去污和营养皮肤的作用。
读音: mǎ dòu  
基本释义:1.亦称“马沙”。籽粒形大的豆,如蚕豆之类。
读音: miàn dòu  
基本释义:亦作“靣豆”。 即天花。也称面痘。
读音: gàn dòu  
基本释义:放在祭器中供祭祀用的干肉。 乾,干肉。豆,祭器。《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郑玄 注:“乾豆,谓腊之以为祭祀豆实也。”汉 扬雄《长杨赋》:“恐不识者,外之则以为娱乐之游,内之则不以为乾豆之事。”唐 杜甫《朝享太庙赋》:“已而上乾豆以《登歌》,美《休成》之既饗。”
读音: lí dòu  
基本释义:豆名。也称狸豆、虎豆等。可入药。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三·黎豆》。
读音: liàn dòu  
基本释义:同“恋栈”。 宋 蔡伸《蓦山溪·登历阳城楼》词:“区区恋豆,岂是甘牛后?时命未来间,且只得、低眉袖手。”
读音: hán dòu  
基本释义:豌豆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