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结尾的组词,共有34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sù zǔ  
基本释义: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白木制的礼器。
读音: suō zǔ  
基本释义:谓祭品纵陈于俎。
读音: wǔ zá zǔ  
基本释义:亦作“五杂组”。古乐府名。三言六句,以首句名篇。其词曰:“五杂俎,冈头草。往復还,车马道。不获已,人将老。”后人仿其作,成为诗体的一种。见 明 冯惟讷《古诗纪·统论》。
读音: xiàng zǔ  
基本释义:象牙装饰的置放食品的器具。
读音: xún zǔ  
基本释义:1.指熟热的祭牲。
读音: zūn zǔ  
基本释义:古代盛酒食的器具,后来常用作宴席的代称:折冲~。
读音: yuè zǔ  
基本释义:见“越俎代庖”。
读音: shé zǔ  
基本释义:1.古代祭祀、宴会时,杀牲肢解而后置于俎上。 俎,盛牺牲的礼器。《仪礼·乡饮酒礼》:“宾升自西方,乃设折俎。”贾公彦 疏:“凡解牲体之法,有全烝其豚。解为二十体,体解即此折俎是也。”《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徵圣》:“宋 置折俎,以多文举礼。”
读音: zūn zǔ  
基本释义:1.古代盛酒肉的器皿。 尊,盛酒器;俎,置肉之几。
读音: yàn zǔ  
基本释义:1.宴饮。亦指宴席。燕,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