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结尾的组词,共有72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lǐ róng  
基本释义:治军。
读音: lì róng  
基本释义:官吏和将士。
读音: lín róng  
基本释义:亲临战阵;从军。
读音: kòu róng  
基本释义:1.谓敌军来犯。
读音: kuī róng  
基本释义:犹观兵。 谓检阅军队以显示军威。
读音: kūn róng  
基本释义:昆夷、犬戎 的并称。多泛指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
读音: nǚ róng  
基本释义:犹女祸。
读音: píng róng  
基本释义:原谓与 戎 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左传·僖公十二年》:“齐侯 使 管夷吾 平 戎 于王,使 隰朋 平戎于 晋。”杜预 注:“平,和也。”唐 王维《奉和圣制赋乐贤诗应制》:“将非富民宠,信以平戎故。”宋 张孝祥《踏莎行》词:“日月开明,风云感会。切须稳上平戎计。”清 孙枝蔚《记梦》诗:“开筵为赏平戎策,下马先成露布文。”
读音: yuán róng  
基本释义:主将;元帅。 戎(róng):兵器,军队。
读音: shān róng  
基本释义: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 北戎,匈奴 的一支。 活动地区在今 河北省 北部。见《春秋·庄公三十年》、《汉书·匈奴传上》。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唐 张说《广州都督甄公碑》:“復除 夏州 都督,属 山戎 矫虔,俶扰王略。”清 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凯》诗:“攀崖更北走,满地皆 山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