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在中间的组词,共有450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yú jiā ào  
基本释义:1.词牌名。因宋晏殊《珠玉词》中“神仙曲渔家傲”一句而得名。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各五句,仄韵。
读音: lì jiā bǎ xì  
基本释义:指伎人出身者所扮演的杂剧。
读音: yè jiā bái  
基本释义:福建 建溪 的一种名茶。
读音: bǎi jiā fàn  
基本释义:指乞讨来的剩饭。 《花城》1981年第6期:“从他记事起,家乡的群众就吃‘百家饭’,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直到如今,长喜 还要吃这百家饭。”
读音: bǎi jiā yī  
基本释义:1.旧俗为使婴儿长寿向各家乞取零碎布帛缝成的衣。亦指多补缀的衣。
读音: bǎi jiā suǒ  
基本释义:旧俗为祝婴儿长命向许多亲友乞钱购买的锁形金银饰品。
读音: bǎi jiā yǔ  
基本释义:指 先秦 诸子百家的著作。
读音: bǎi jiā yán  
基本释义:百家岩高170米,隙缝间古松苍翠,古人称“柏岩”。 还有“岩下平坦可容百家”之说,另外含有“百家言”、“百家争鸣”的意思。
读音: bǎi jiā zhēng míng  
基本释义:1.指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百家”林立、互相争辩的现象。 当时学术派别很多,著名的有儒、法、道、墨、名、阴阳、纵横、农、杂等家。他们著书立说,游说争辩,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对当时思想、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深刻影响。
读音: bǎi jiā zhēng wū  
基本释义: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