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开头的组词,共有14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yān nǎi  
基本释义:亦作“焉廼”。 连词。于是。
读音: yān wū  
基本释义:“焉”“乌”二字形似,因泛指字形相似而易混淆的汉字。
读音: yān ěr  
基本释义:亦作“焉耳”。于是,而已。《穀梁传·僖公二十年》:“秋,齐 人 狄 人盟於 邢,邢 为主焉尔。”何休 注:“焉尔,犹於是也。”《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焦循 正义:“焉耳,当作焉尔。”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鲁迅《<嵇康集>序》:“恨学识荒陋,疏失盖多,亦第欲存留旧文,得稍流布焉尔。”
读音: yān nǎi  
基本释义:见“焉乃”。
读音: yān dé hǔ zǐ  
基本释义: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
读音: yān zhī  
基本释义:1.山名。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省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
读音: yān zhī  
基本释义:“怎么知道”或者“怎么才能知道”。
读音: yān zhī fēi fú  
基本释义: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读音: yān qí  
基本释义:古 西域 国名。 又作 乌耆、乌缠、阿耆尼。国都在 员渠城(今 新疆 焉耆 西南 四十里城市 附近)。居民务农、捕鱼、畜牧。有文字,语言属印欧语系。初属 匈奴,西汉 神爵 二年(公元前60年)后属 汉 西域都护府。西汉 末又属 匈奴。东汉 永元 六年(公元94年)班超 破 匈奴,又内属。唐 初附 西突厥。
读音: yān qí míng wū  
基本释义:古代寺院遗址。位于 新疆 库尔勒 与 焉耆 之间,地名 七格星。“明屋”是维吾尔语“千佛”之意。遗址规模很大,分南北两个大寺,在北大寺西北还有十个石窟。寺院创建于两 晋,现存遗址是 唐 至 元 代的建筑物。出土的壁画、塑像残块和建筑装饰等,都是研究当时佛教美术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