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开头的组词,共有124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xiào yè  
基本释义:考核技术。
读音: xiào xí  
基本释义:考校练习;考查学习。 《三国志·吴志·孙和传》:“常言当世士人宜讲修术学,校习射御,以周世务。”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於是回驾而返,各归其国,校习兵马,督励士卒。”《明史·外国传一·朝鲜》:“三十一年冬,以 洪武 永乐 间所赐乐器敝坏,奏求律管,更乞遣乐官赴京校习,许之。”
读音: jiào shū  
基本释义:1.校勘书籍。 《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建初 中,肃宗 博召文学之士,以 毅 为兰臺令史,拜郎中,与 班固、贾逵 共典校书。”《三国志·蜀志·向朗传》:“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宋 无名氏《王氏谈录·校书》:“公言校书之例,它本有语异而意通者不取可惜,盖不可决谓非昔人之意,俱当存之。”清 王筠《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校书者,列各本异文,纤悉必备也。”
读音: jiào shū jiān  
基本释义:即薛涛笺。 一种幅小而精美的纸张,用以题咏或书写信函。
读音: jiào shū láng  
基本释义:东汉 时,征召学士至 兰台 或 东观 宫中藏书处校勘典籍,其职为郎中者,称校书郞中(亦省称校书郎);其职为郎者,则称校书郎。 三国 魏 始置校书郎官职,司校勘宫中所藏典籍诸事。唐 以后历代因之。明 以后不置。《后汉书·梁慬传》:“校书郎 马融 上书讼 慬 与护羌校尉 庞参。”王先谦 集解“盖中郎、侍郎、郎中,通谓之三署郎,校书郎中本可省称校书郎,犹尚书僕射之省称尚书耳。”《后汉书·杨终传》:“显宗 时,徵诣 兰臺,拜校书郎。”《魏书·律历志上》:“中坚将军、屯骑校尉 张洪,故太史令 张明豫 息盪寇将军 龙祥,校书郎 李业兴 等三家并上新历,各求申用。”唐 元稹《赠三吕校书》诗:“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熳狂。”《宣和遗事》后集:“遣校书郎 卫肤敏 为贺生辰使。”参阅《通典·职官八》。
读音: xiào shì  
基本释义:三国 时 魏、吴 所置掌侦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是皇帝或执政的耳目。
读音: xiào rén  
基本释义:1.马官之长。《周礼·夏官·司马》:“校人中大夫二人。”郑玄 注:“校人,马官之长。”《左传·哀公三年》:“校人乘马,巾车脂辖。”
读音: jiào rén pēng yú  
基本释义:
读音: xiào tǐ  
基本释义:犹装扮自己。
读音: xiào zuò  
基本释义:在左校服劳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