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10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jiǎn máo guó  
基本释义: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首饰。
读音: máo guó  
基本释义:氂,同“牦”;蔮,同“帼”。
读音: jié máo  
基本释义:见“结毦”。
读音: máo máo  
基本释义:1.兽毛。《尔雅·释言》“氂,罽也”晋 郭璞 注:“毛氂所以为罽(毡)。”
读音: máo niú  
基本释义:即牦牛。 体矮身健,毛长,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饲。尾毛蓬生,可作旌旄。《汉书·郊祀志上》:“泰一 所用,如 雍 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氂牛以为俎豆牢具。”颜师古 注:“西南夷长尾髦之牛也。”唐 杜甫《锦树行》:“青草萋萋尽枯死,天马跛足随氂牛。”
读音: sī máo  
基本释义:犹毫厘。形容微细。氂,通“釐”。《三国志·吴志·华覈传》:“毖挹清露,沐浴凯风,效无丝氂,负闕山崇。”
读音: mǎ máo  
基本释义:马尾。 《淮南子·说山训》:“割而舍之,鏌邪不断肉;执而不释,马氂截玉。”高诱 注:“氂,马尾也。”
读音: cháng máo  
基本释义:旄牛身上的长毛。
读音: máo yīng  
基本释义:以毛做成的帽带。古时大臣犯罪时用之,以示自请罪谴。《汉书·贾谊传》:“﹝大臣﹞闻谴何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辠耳,上不执缚係引而行也。”颜师古 注引 郑氏 曰:“以毛作缨。白冠,丧服也。”《晋书·束晳传》:“主无骄肆之怒,臣无氂缨之请。”唐 陈鸿《长恨歌传》:“国忠 奉氂缨盘水,死於道周。”
读音: máo shī  
基本释义:喻极细微之物。语本《列子·汤问》:“昌(纪昌)以氂悬虱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清 钱谦益《眼镜篇》:“蝇头躉尾如儿拳,氂虱岂必非轮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