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323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màn láng  
基本释义:1.指唐朝元结。
读音: jié láng  
基本释义:元 代民间对僧人的俗称。
读音: wǒ láng  
基本释义:旧时女子对所欢者的爱称。
读音: qián láng  
基本释义:唐 代诗人 钱起、郎士元 的并称。
读音: sàn láng  
基本释义:官名。郎官之一种。《晋书·夏侯湛传》:“而官不过散郎,举不过贤良。”《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唐 司马贞 索隐:“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上在东宫,闻宫人诵 稹 歌诗而善之,及即位,谭峻 归朝,献 稹 歌诗百餘篇。上问:‘稹 安在?’对曰:‘今为散郎。’”
读音: cháng láng  
基本释义:旧时尊称他人长子。
读音: zhī láng  
基本释义:1.称 汉 末、三国 时僧人 支谦。月支国 人,于 东汉 末迁居 吴 地,从 吴 孙权 黄武 二年(公元223年)到 孙亮 建兴 二年(公元253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除博通梵籍外,于世间技艺亦多所精究,时人谚曰:“支郎 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参阅 隋 费长房《历代三宝记·魏吴录》、宋 道诚《释氏要览·称谓》。
读音: láng kàng  
基本释义:亦作“郎亢”。笨拙,笨重。
读音: máng láng  
基本释义:也叫忙儿,宋元时俗语,指村童。
读音: zī láng  
基本释义:僧人。宋 刘克庄《清凉寺》诗:“塔庙当年甲一方,千层金碧万緇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