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302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sān dǐng  
基本释义:1.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
读音: lú dǐng  
基本释义:1.炉灶与鼎。炼丹用具。多借指内丹家所说的丹田。唐 吕岩《七言》诗之十二:“认得东西木与金,自然炉鼎虎龙吟。”宋 苏轼《东坡志林·乐天烧丹》:“乐天 作 庐山草堂,盖亦烧丹也,欲成而炉鼎败。”
读音: dǐng hú  
基本释义:1.地名。 古代传说 黄帝 在 鼎湖 乘龙升天。唐 顾况《相和歌辞·短歌行》:“轩辕 皇帝初得仙,鼎湖 一去三千年。”明 夏完淳《北风行》:“鼎湖 不见飞苍龙,阿阁何时栖赤凤。”
读音: gāng dǐng  
基本释义:1.举鼎。
读音: dǐng guó  
基本释义:1.指朝廷重臣。
读音: dǐng yuán  
基本释义:科举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明 沉德符《敝帚轩剩语·师弟相得》:“弱侯(焦循)与 宣城 沉少林 懋学 同乡榜,同计偕。途次梦骑牛头入京城,回顾则 焦 尾其后,因自负必得鼎元,而戏谓 焦 且迟吾十二年。”清 袁枚《新齐谐·秀民册》:“荆 生平以鼎元自负,首请鼎甲册,遍閲无名。”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本朝 陕西 人得鼎元,自公始。”
读音: dǐng lú  
基本释义:1.亦作“鼎鑪”。
读音: fāng dǐng  
基本释义:两耳四足的方形饪食器。商 周 时代流行并多用作祭器,如考古出土的兽面乳钉纹方鼎、司母戊方鼎、禾大方鼎等。《左传·昭公七年》:“晋侯 有间,赐 子产莒 之二方鼎。”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鼎三足则圆,四足则方。”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青铜礼器乐器及其它用器》:“浇铸如此巨大的方鼎(兽面乳钉纹方鼎),这在生产斗争中确实是一个非凡的成就。”
读音: dǐng kē  
基本释义:谓科举考试中的甲科。 五代 殷文圭《贺同年第三人刘先辈咸辟命》诗:“甲门才子鼎科人,拂地蓝衫榜下新。”参见“鼎元”、“鼎甲”。
读音: yǔ dǐng  
基本释义:1.传说 夏禹 以九牧之金铸鼎,上铸万物,使民知何物为善,何物为恶。《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释道·毁皇姑寺》:“观 世宗 屡諭,不特明晰事理,且曲揣人情,真是 禹 鼎 秦 镜。”清 赵翼《题稚存万里荷戈集》诗:“即今一卷《荷戈》诗,己如 禹 鼎铸魅魑。”清 何世麟《感赋》诗:“越 裳依旧防 倭 寇,禹 鼎何时铸 汉 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