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302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wèi dǐng  
基本释义:春秋 时 卫国 记载 孔悝 祖先功德的鼎。铭文见《礼记·祭统》。
读音: dǐng ěr  
基本释义:1.鼎上两耳。
读音: fèi dǐng  
基本释义:开水锅,等于说汤镬,比喻险绝境地。
读音: dǐng pēng  
基本释义:亦作“鼎亨”。鼎镬之刑。
读音: dǐng fǔ  
基本释义:即鼎锅。
读音: xiǎng dǐng  
基本释义:犹鼎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奢排场。
读音: fù dǐng  
基本释义:指 伊尹 背负鼎俎见 汤,喻以烹调致 汤 王道之事。《史记·殷本纪》:“伊尹 名 阿衡。阿衡 欲于 汤 而无由,乃为 有莘氏 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説 汤,致于王道。”唐 李白《送梁四归东平》诗:“殷王 期负鼎,汶水 起垂竿。”宋 叶适《魏华甫鹤山书院》诗:“垂竿 桐江 笑短弱,负鼎 莘野 嫌豪粗。”后用以指辅佐帝王,担当治国之任。《后汉书·马援传论》:“马援 腾声 三辅,遨游二帝,及定节立谋,以干时主,将怀负鼎之愿,盖为千载之遇焉。”《晋书·纪瞻传》:“臣以凡庸,邂逅遭遇,劳无负鼎,口不商歌,横逢大运,频烦饕窃。”唐 崔湜《景龙二年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诗:“进无负鼎説,退惭补袞诗。”
读音: wǎ dǐng  
基本释义:陶制有耳有足的炊器。
读音: dǐng fú  
基本释义:鼎隐没不见。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泗水》:“周显王 四十二年,九鼎沦没 泗 渊。秦始皇 时,而鼎见于斯水。始皇 自以德合 三代,大喜,使数千人没水求之,不得,所谓鼎伏也。”
读音: dǐng qì  
基本释义:《史记·封禅书》:“天子使使验问巫得鼎无姦诈,乃以礼祠,迎鼎至 甘泉,从行,上荐之。至 中山,......有黄云盖焉。”后因以“鼎气”指鼎所在上空的云气,为国运昌隆的吉祥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