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30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zhū fěn  
基本释义:朱色与白色的涂料。
读音: zhū fēng  
基本释义:用朱笔在封口作标记。
读音: zhū fú  
基本释义:朱笔画的符箓。旧俗用以驱邪。
读音: zhū shā jì  
基本释义:人皮肤上的红色胎记。《水浒传》第十四回:“晁盖 把灯照那人脸时,紫黑阔脸,鬢边一搭硃砂记,上面生一片黑黄毛。”《水浒传》第十四回:“那汉道:‘小人姓 刘,名 唐,祖贯 东潞州 人氏;因这鬢边有这搭硃砂记,人都唤小人做“赤髮鬼”。’”
读音: zhū jiān  
基本释义:见“硃笺纸”。
读音: zhū jiān zhǐ  
基本释义:朱色的笺纸。 多用以书写吉庆对联。《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中间悬着一轴百子图的画;两边贴着硃笺纸的对联。”亦省作“硃笺”。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即桃符也……或用硃笺,或用红纸,惟内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纸,缘以红边蓝边,非宗室者不得擅用。”
读音: zhū juàn  
基本释义:1.明 清 科举制度,乡、会试卷考生用墨笔书写叫墨卷;然后由专门誊录的人用朱笔誊写,不书姓名,只编号码,使阅卷者不能辨认笔迹,叫做朱卷。发榜后朱卷发还考生,中式者往往刻以送人。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鼠拖卷》:“嘉靖 庚子科,第八十三名举人 颜芳,其硃卷已为房考抹掷案下矣。倐而又在案上,再掷去。已又復襍於所取卷中。”《明史·选举志二》:“考试者用墨,谓之墨卷,誊録者用硃,谓之硃卷。”《清会典事例·礼部·解卷》:“顺治 二年定,乡试填榜拆号之日,将硃墨卷并黏。硃卷大书姓名,墨卷大书名数。”
读音: zhū piào  
基本释义:见“硃笔官票”。
读音: zhū píng  
基本释义:朱笔写的评语、批注。胡适《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脂 本于‘满纸荒唐言’一诗的上方有硃评云:‘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读音: zhū mò  
基本释义:1.用朱砂制的墨锭。《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匡超人 道:‘不然!不然!我们在里面也和衙门一般:公座,硃墨、笔、砚,摆的停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