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61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chǔ zhī bái  
基本释义:纸的别名。楮可制纸,纸白色,以纸拟人,故称。
读音: chǔ bèi  
基本释义:指纸币,银票。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台湾篇下》:“初三日,商民持票索银愈急,卧守不去。局绅 庄序端 匿不敢出,於是楮贝填委,市易梗絶。”
读音: bǐ chǔ  
基本释义:犹笔纸。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第十六》:“凡民以有易无,使市官平之,皆以稻、麦、百穀……蒲苇、盐酒、笔楮使相当。”
读音: chǔ mò bǐ yàn  
基本释义:纸墨笔砚。借指文墨、文字。
读音: chǔ bì  
基本释义:1.指 宋、金、元 时发行的“会子”、“寳券”等纸币。 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宋 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辨楮币二字》:“古有三币,珠玉为上,金次之,钱为下。自 秦 汉 专以钱为币。近岁用会子,盖 四川 交子法,特官券耳,不知何人目为楮币。”《金史·食货志三》:“小民浅肤,谓楮币易坏,不若钱可久,於是得钱则珍藏,而券则亟用之,惟恐破裂而至於废也。”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楮币于 宋 谓之会子,于今谓之寳钞,虽制用不同,而以久而轻,则弊一而已矣。”清 魏源《军储篇三》:“近世银币日穷,银价日贵,於是有议变行楮币者。”章炳麟《五无论》:“返观专制之国,钱币一出於国家,然民间犹得以碎银贸易,至於楮币,则国家尚鲜为之。”
读音: bì chǔ  
基本释义:故纸。指古旧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 胡应麟 ﹞谓 耐庵‘尝入市肆紬閲故书,於敝楮中得 宋 张叔夜 禽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
读音: bì chǔ  
基本释义:旧时道教所用的青藤纸。
读音: chǔ biàn  
基本释义:即楮冠。宋 陆游《行年》诗:“楮弁新裁就,翛然学道装。”自注:“新作两楮冠。”参见“楮冠”。
读音: mò biàn chǔ yè  
基本释义: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
读音: chǔ bó  
基本释义:旧俗祭祀时焚化的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