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206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jù xiàn  
基本释义:政务繁重的县分。 汉 时有剧县、平县之称。《汉书·游侠传·陈遵》:“乃举 遵 能治 三辅 剧县,补 郁夷 令。”《后汉书·安帝纪》:“自今长吏被考竟未报,自非父母丧无故輒去职者,剧县十岁平县五岁以上,乃得次用。”唐 无可《书事寄万年厉员外》诗:“帝城皆剧县,令尹美居东。”
读音: xiàn tài jūn  
基本释义:古代妇女封号。
读音: jùn xiàn  
基本释义: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
读音: jùn xiàn zhì  
基本释义:中国古代地方政权组织形式。 春秋后期有些诸侯国开始在边地设县、郡,战国时逐渐在内地推行。秦统一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这种制度巩固和加强了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后历代封建王朝多采用这一制度。
读音: jiāo xiàn  
基本释义:谓城市周围在行政管辖上属这个城市的县。《南京日报》1991.2.12:“我市郊县节日市场十分繁荣。”
读音: qiū xiàn shāo mài  
基本释义:烧麦又称烧卖、鬼蓬头,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面食小吃。
读音: sī máo xiàn  
基本释义:宋大理时为“思摩部”,元代称“思么”,明代叫“思毛”。1993年3月改为县级市。2003年思茅地区改设思茅市,县级思茅市改为翠云区。
读音: xiàn méi  
基本释义:前后两柱之间的柁梁。 《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二年》:“其牕、牖、壁带、县楣、栏、槛皆以沉檀为之。”胡三省 注:“县楣,横木,施於前后两楹之间,下不装构。今人谓之掛楣。”
读音: jīn xiàn  
基本释义:见“金悬”。
读音: jīng xiàn  
基本释义:国都所辖之县。泛指京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