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使 "字的组词,共有485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fèng huáng shǐ  
基本释义:使臣的美称。
读音: dōu liáng liào shǐ  
基本释义:三司粮科院的长官。
读音: dōu shuǐ shǐ zhě  
基本释义:西汉末哀帝省都水使。
读音: dū xué shǐ zhě  
基本释义:学政的别称。明 清 派往各省督导教育行政及主持考试的专职官员。也称“督学”、“学使”。清 戴名世《李太常案牍序》:“今夫督学使者,三年而一易其人,行部考校不过文义之优劣,而不暇及於其他。”清 刘大櫆《<朱东发诗>序》:“虽乡里之儿童从塾师学句读者,无不知有 朱君。其受知於督学使者,盖屡冠其曹。”清 孙鼎臣《凌丰叔哀辞》:“自其为诸生,督学使者无不赏异之。”参见“督学”。
读音: dù zhī shǐ  
基本释义:官名。职掌财政收支。
读音: zhī dù shǐ  
基本释义:官名。
读音: guǐ shǐ  
基本释义:匦院的主持人。
读音: lǐ guǐ shǐ  
基本释义:唐 代于 垂拱 二年(一说 垂拱 元年)始于庙堂置匦(意见箱),收纳臣下意见书,以申天下之冤滞,达万人之情状。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中书舍人等人为理匦使,负责处理其事。《新唐书·百官志二》:“﹝ 武后 垂拱 二年﹞以諫议大夫、补闕、拾遗一人充使,知匭事;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为理匭使…… 宝应 元年,命中书门下择正直清白官一人知匭,以给事中、中书舍人为理匭使。建中 二年,以御史中丞为理匭使,諫议大夫一人为知匭使。”参见“匭院”。
读音: guǐ shǐ  
基本释义:1.冥司的衙役,杂差。
读音: shǐ guǐ qián  
基本释义:《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 三国 魏 杜恕《体论》:“可以使鬼者,钱也。”《晋书·隐逸传·鲁褒》:“谚曰:‘钱无耳,可使鬼。’”本言钱能驱使鬼神,营私枉法,无往不可。后因蔑称钱财为“使鬼钱”。宋 黄庭坚《次韵胡彦明同年羁旅京师寄李子飞》:“原无马上封侯骨,安用人间使鬼钱。”宋 王千秋《减字木兰花》词:“待早归田,欲买田无使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