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21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shī bìng  
基本释义:指头虱、体虱、阴虱等寄生于人体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皮肤病。 患处很痒,体虱并可为传染斑疹伤寒、回归热等疾病的媒介。
读音: shī jiàn cǎo  
基本释义:亦作“虱建草”。 能除虮虱的一种草。
读音: jǐ shī chén  
基本释义:犹言微贱之臣。宋 陆游《杂兴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韵》之一:“区区牛马走,齷齪蟣蝨臣。”明 宋濂《太乙玄徵记》:“下土蟣蝨臣,不自料得接休光,以沐浴神化,亦既幸矣。”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屈悔翁》:“降将豺狼性,孤臣蟣蝨臣。”亦省称“蟣臣”。清 顾炎武《孝陵图》诗:“下国有蟣臣,一年再奔赴。”清 黄景仁《元日大雪》诗:“蟣臣称贺孰为达,亦感鼓铸随鸿鑪。”
读音: shī chóng  
基本释义:亦作“虱虫”。即虱子。
读音: gǒu shī  
基本释义:1.一种寄生狗体、吸食狗血的虱子,状如胡麻子。 宋 苏轼《服胡麻赋》:“状如狗蝨,其茎方兮。”
读音: shī guān  
基本释义:指蠹国害民的人或事。
读音: shī jǐ  
基本释义:亦作“虱蟣”。 虱子和虱卵。泛指微小的生物。
读音: shī jiǎ  
基本释义:同“蝨癥”。
读音: kǒu zhōng zǎo shī  
基本释义:见“口中虱”。
读音: shī liú  
基本释义:亦作“虱瘤”。虱子寄生在肌肤上所形成的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