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38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huó rù shé  
基本释义:一种能捕鼠的蛇。 《旧唐书·西戎传·波斯国》:“二十一年,伊嗣候 遣使献一兽,名活褥蛇,形类鼠而色青,身长八九寸,能入穴取鼠。”《通典·边防九》:“大 唐 贞观 二十一年,其国又献活褥虵。”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诸蛇》:“活褥蛇,能捕鼠。”
读音: máo rù  
基本释义:毛毯的别名。
读音: kào rù  
基本释义:半躺半坐时靠在腰后的被褥。
读音: wò rù xiāng lú  
基本释义:汉武帝 时巧匠 丁绶 制作的一种香炉,可使炉体经常保持平衡,便于置之褥中,故名。
读音: mǎ rù zi  
基本释义:1.搭在马背上的褥子。
读音: rù wèi  
基本释义:铺有锦褥的座位。 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东西相向,引僕射降阶就褥位,直省官赞揖。”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三月丁酉》:“金 人册 张邦昌 为皇帝……前期,有司设褥位於 宣德门 外。”《宋史·礼志五》:“既降輦,太常卿前导至褥位南向立,奏请行礼。”明 冯梦龙《智囊补·上智·秦桧》:“秦檜 恬不为意,尽遣部省吏人迎之。朝见使人必要褥位,此非臣子之礼。”参阅《宋史·舆服志一》。
读音: pí rù  
基本释义:用毛皮做的垫褥。
读音: pí rù zi  
基本释义:用毛皮做里儿的褥子。也叫皮褥。
读音: pí rù  
基本释义:罴皮褥子。晋 王嘉《拾遗记·周灵王》:“二十三年,起 昆昭之臺 ……又设狐腋素裘、紫羆文褥。羆褥是 西域 所献也,施於臺上,坐者皆温。”清 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之二:“长安 九九消寒夜,羆褥丹衣叠几层。”
读音: rù zi  
基本释义:睡觉时垫在身体下面的东西,用棉花做成,也有用兽皮等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