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7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róng ān  
基本释义:有狨鞯的马鞍。 以指重臣。宋 侯寘《阮郎归·为张丞寿》词:“狨鞍长傍九重城,年年双鬢青。”
读音: hú róng  
基本释义:狐和金丝猴。喻奸佞狡猾的人。
读音: róng jiān  
基本释义:见“狨韀”。
读音: róng jiān  
基本释义:亦作“狨韉”。用狨皮制成的马鞍垫。
读音: jīn róng  
基本释义:1.狨皮制成的鞍垫。 狨毛长而金黄,故称。
读音: róng zuò  
基本释义:1.亦作“狨坐”。用狨皮连缀而成的坐褥。宋 朱彧《萍洲可谈》卷一:“狨座,文臣两制,武臣节度使以上,许用……狨似大猴,生 川 中,其脊毛最长,色如黄金。取而缝之,数十片成一座,价直钱百千。”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建炎 维扬 南渡时,虽甚仓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甎狙击 黄相 者。”《宋史·舆服志二》:“乾元 九年,重修仪制:权侍郎、太中大夫以上及学士、待制,经恩赐,许乘狨坐;三衙、节度使曾任执政官,亦如之。”
读音: zuò róng  
基本释义:宋 制,文官中书舍人以上,武臣节度使以上,九月至翌年三月得乘狨座,称“坐狨”。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政和 以后……又往往以特恩赐金带,朝路混淆,然犹以旧制不敢坐狨,故当时谓横金无狨韉,与閤门舍人等耳。”参阅 宋 朱彧《萍洲可谈》卷一、《宋史·舆服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