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夷险

[yí xiǎn]  

夷险 基本解释

[yíxiǎn]

1.平险。三国魏曹操《分租与诸将掾属令》:“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羣士不遗其力,是以夷险平乱,而吾得窃大赏,户邑三万。”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二章:“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

2.平坦与险阻。《魏书·程骏传》:“魏昔与燕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险故也。”明李东阳《<北上录>序》:“平生一二朋旧,或取而观之,知道路之夷险,居起之劳逸。”《红楼梦》第五十回:“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

3.指国运的平顺与艰险。晋陶潜《五月旦和戴主簿》诗:“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宋王安石《贺韩魏公启》:“毁誉几至万端,夷险常持于一意,故四海以公之用舍一时为国之安危。”

4.犹言正与偏。《隋书·天文志上》:“视日在傍而大,居上而小者,仰瞩为难,平观为易也。由视有夷险,非远近之效也。”

5.谓艰险。晋葛洪《抱朴子·交际》:“又欲使悉得可与,经夷险而不易情,歷危苦而相负荷者,吾未见其可多得也。”《魏书·彭城王勰传》:“﹝咸阳王禧﹞谓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勰恨之,对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握蛇骑虎,不觉艰难。’”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国运方夷险,天心詎测量。”

6.指险峻。清方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天地、风云、日星、河岳、草木、禽兽、虫鱼、花石之高旷夷险、清明黲露、奇丽诡譎,一切可喜可骇之状,以为之情。”

夷险 详细解释

  1. 平险。

    三国魏曹操《分租与诸将掾属令》:“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羣士不遗其力,是以夷险平乱,而吾得窃大赏,户邑三万。”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二章:“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

  2. 平坦与险阻。

    《魏书·程骏传》:“魏昔与燕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险故也。”明李东阳《<北上录>序》:“平生一二朋旧,或取而观之,知道路之夷险,居起之劳逸。”《红楼梦》第五十回:“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

  3. 指国运的平顺与艰险。

    晋陶潜《五月旦和戴主簿》诗:“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宋王安石《贺韩魏公启》:“毁誉几至万端,夷险常持于一意,故四海以公之用舍一时为国之安危。”

  4. 犹言正与偏。

    《隋书·天文志上》:“视日在傍而大,居上而小者,仰瞩为难,平观为易也。由视有夷险,非远近之效也。”

  5. 谓艰险。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又欲使悉得可与,经夷险而不易情,歷危苦而相负荷者,吾未见其可多得也。”《魏书·彭城王勰传》:“﹝咸阳王禧﹞谓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勰恨之,对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握蛇骑虎,不觉艰难。’”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国运方夷险,天心詎测量。”

  6. 指险峻。

    清方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天地、风云、日星、河岳、草木、禽兽、虫鱼、花石之高旷夷险、清明黲露、奇丽诡譎,一切可喜可骇之状,以为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