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 "组词两个字的词语,共有127个组词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kāng dēng  
基本释义:一种照明用具。以苏子油渣杂粟糠抟在蓬梗上点燃。旧时 吉林 民间多用之。
读音: wǎ dēng  
基本释义:亦作“瓦鐙”。陶制的油灯。《后汉书·礼仪志下》:“瓦鐙一。彤矢四,轩輖中,亦短卫。”宋 惠洪《谒灵源塔》诗:“瓦灯已照宫商石,卵塔分藏服匿瓶。”《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十二月初三日》:“襄阳 船户 刘茂 送到 舟 儿一信及书卷、瓦灯。”何其芳《忆昔》诗:“忆昔危楼夜读书,唐 诗一卷瓦灯孤。”
读音: fèng dēng  
基本释义:油灯的美称。宋 柳永《少年游》词:“綺席阑珊,凤灯明灭,谁是意中人。”参见“凤脑”。
读音: wēi dēng  
基本释义:暗淡的灯光。
读音: lán dēng  
基本释义:精致的灯具。
读音: kān dēng  
基本释义:亦作“龕鐙”。佛龕、神龛前的长明灯。
读音: líng dēng  
基本释义:寺院中的长明灯。
读音: yuán dēng  
基本释义:谓宗派,渊源。
读音: yáng dēng  
基本释义:指带有玻璃护罩的煤油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所有小自鸣鐘、洋灯等件,都是镀上这个东西。”鲁迅《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出版处虽然是 上海,然而奇怪,图上有蜡烛,有洋灯,却没有电灯。”柔石《死猫》:“他恨这盏灯光太黝黯,但想,也许明天可用洋灯了。”
读音: lún dēng  
基本释义:佛前吊挂的灯。自天花板上垂线悬挂,其圆如轮,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