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 "组词两个字的词语,共有43个组词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dù shuò  
基本释义:古代传说东海中的山名。
读音: hé shuò  
基本释义:1.日月运行处于同宫同度,谓之合朔。一般指夏历每月初一。
读音: hé shuò  
基本释义:1.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读音: hè shuò  
基本释义:1.唐 宋 以元日、五月朔日、冬至行大朝会之礼,以元日、五月朔日之朝会称贺朔。 《新五代史·唐明宗纪》:“五月己巳,朝羣臣,贺朔。”徐无党 注:“五月贺朔,出於道家之説,自 唐 以来用之。”明 朝则文武官员逢每月初一向皇帝行礼致贺称贺朔。《东周列国志》第二回:“次早,幽王 果然出朝,羣臣贺朔。”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一章:“因为今天是十月朔日,他(杨嗣昌)先率领全体文武向北行四拜贺朔礼,然后才命文武官员就坐。”
读音: fāng shuò  
基本释义:汉 东方朔 的省称。其为人诙谐善辩,相传为岁星化身,有偷仙桃、骑步景驹、献风声木等传说。事见 汉 郭宪《东方朔传》。
读音: fèng shuò  
基本释义:奉正朔。 谓归顺臣服。
读音: huì shuò  
基本释义:1.农历每月的末一天和下个月的第一天。
读音: jī shuò  
基本释义:谓年长日久。《太平广记》卷五六引 前蜀 杜光庭《集仙录·西王母》:“茅君 从西城 王君 诣 白玉龟臺,朝謁 王母,求长生之道曰:‘盈 以不肖之躯,慕龙凤之年,欲以朝菌之脆,求积朔之期。’”
读音: jì shuò  
基本释义:朔日的第二天。即农历初二。
读音: jié shuò  
基本释义:节日和朔日。 亦泛指节日。唐 无名氏《冥音录》:“﹝长女﹞每至节朔,輒举觴酹地,哀咽流涕。”宋 叶适《沉仲一墓志铭》:“吾赖 仲一,常兄事之,然每节朔,束带相看,啜茗径去矣。”元 关汉卿《金线池》第四折:“逢个节朔,遇个冬年,拿着这一盏儿茶钱,告哥哥可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