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结尾的组词,共有124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zhēng liáng  
基本释义:征收的公粮。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最近几年,三百五十亿斤征粮和五百亿斤购粮,必须坚决收到,不能短少。”
读音: mǎ liáng  
基本释义:1.马料。清 刘嗣绾《官马过》诗:“官减马粮入官腹,年年养马常苦飢。”
读音: yíng liáng  
基本释义:1.担负粮食。引申指携带粮食。
读音: nán liáng  
基本释义:明 清 时从 江苏、浙江 等南方数省征集并由水道运至京师的粮食。《明史·食货志三》:“初,运粮京师,未定额。成化 八年,始定四百万石,自后以为常,北粮七十五万五千六百石,南粮三百二十四万四千四百石。”《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乌大爷,因是奉旨到 通州 一带查南粮去了,不得来。”
读音: xíng liáng  
基本释义:1.旅途中的口粮。
读音: shuì liáng  
基本释义:元 明 两代征收米、麦等实物的赋税。《元史·食货志一》:“成宗 大德 六年,申明税粮条例,復定 上都、河间 输纳之期。”《明史·食货志一》:“凡质卖田土,备书税粮科则,官为籍记之。”《明史·食货志一》:“洪武 九年,天下税粮,令民以银、钞、钱、绢代输。”
读音: yíng liáng  
基本释义:担粮。
读音: cháng liáng  
基本释义:旧指公家对某种人长期免费予以供应的粮食。
读音: zuò liáng  
基本释义:清 代官兵由原省按月发给的固定粮饷。
读音: xiū liáng  
基本释义:1.亦作“休粮”。谓停食谷物。晋 葛洪《抱朴子·仙药》:“朮饵,令人肥健,可以负重涉险,但不及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以与老小休粮,人不能别之,谓为米脯也。”唐 贾岛《山中道士》诗:“头髮梳千下,休粮带瘦容。”清 吴伟业《海市》诗之二:“仙家囷为休粮闭,河伯 宫因娶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