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结尾的组词,共有66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qián gāng  
基本释义:输送钱币的纲运。 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六:“三班使臣 王永年 者,宗室之壻。自南方罢官,押钱纲数千緡诣京师。”
读音: mǎ gāng  
基本释义:指成批的马编纲运输,宋 代或把马百匹编为一 纲。
读音: hóng gāng  
基本释义:大纲;主旨。
读音: tiáo gāng  
基本释义:1.条规纲纪。 《魏书·释老志》:“诚以国典一废,追理至难,法网暂失,条纲将乱。”唐 柳宗元《弘农公复为大僚谨献诗五十韵》:“右言盈简册,左辖备条纲。”宋 苏辙《谢除龙图阁学士御史中丞表》:“敝事虽除,而条纲尚紊。民贫未可经远,吏窳难於责功。”
读音: lián gāng  
基本释义:1.用以串联物体的绳子。
读音: rén gāng  
基本释义:即人伦纲纪,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
读音: tái gāng  
基本释义:指朝廷的纲纪。
读音: sēng gāng  
基本释义:僧官名。
读音: yè gāng  
基本释义:拖曳网渔具的绳索。常用的有麻绳、棕绳、钢丝绳等。
读音: xiàn gāng  
基本释义:法纪;法度。 《后汉书·和帝纪》:“市道小民,但且申明宪纲,勿因科令,加虐羸弱。”《南齐书·谢超宗传》:“此而不纠,宪纲将替。”宋 陈亮《东阳郭德麟哀辞》:“及其以智自营,则又为乡閭所讎疾,而每每有身掛宪纲之忧。”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嘉靖 末,应侍郎 檟 为总督,此公守 常州,遵宪纲不肯跪。”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交际》:“名柬称谓,京宦有旧式可循,外官有宪纲可守,不容率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