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结尾的组词,共有43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zhōng fù  
基本释义:宗教用语。天主教圣事之一。谓教徒病重垂危时,由神父傅圣油并为之祝祷,则可有助于赦免罪恶,获得善终。
读音: wáng fù  
基本释义:1.官名。王府属官。汉 时有之,掌赞导,匡过失。唐 为从三品,宋 有其官,而未尝除。明 置左右傅各一人,从二品。《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四年》:“臣屡求退,苟得王傅,臣之幸也。”胡三省 注:“王傅,散地,自宰执以下贬官者居之。”
读音: wài fù  
基本释义:古代贵族子弟至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称外傅。 与内傅相对。《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郑玄 注:“外傅,教学之师也。”《魏书·礼志三》:“将谓童子时甫稚龄,未就外傅。”清 袁枚《新齐谐·长乐奇冤》:“里党咸钦之,子年十五,就学外傅。”参见“内傅”。
读音: dà fù  
基本释义:1.古三公之一,为国君的辅弼之臣。 《左传·成公十八年》:“使 士渥浊 为大傅,使修 范武子 之法。”
读音: xiè fù  
基本释义:见“谢太傅”。
读音: jiǎ fù  
基本释义:汉 贾谊。 因曾官 长沙王 太傅,故称。
读音: yī fù  
基本释义:伊尹 和 傅说 的合称。 均为 商 代的贤相。相传 傅说 曾筑于 傅岩 之野,武丁 访得,举之为相。
读音: wèi fù  
基本释义:指没有载入徭役簿籍。《汉书·高帝纪上》:“五月,汉王 屯 滎阳,萧何 发 关中 老弱未傅者悉诣军。”颜师古 注:“如淳 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又曰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为庶民,就田里。今老弱未尝傅者皆发之。未二十三为弱,过五十六为老。’傅,著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
读音: qǔ fù  
基本释义:1.顺从,依顺。傅,同“附”。
读音: liù fù  
基本释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西晋 末始置此六职。唐 虽有此职,但因人而设,不皆有。宋 以后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晋书·何劭传》:“惠帝 即位,初建东宫,太子年幼,欲令亲万机,故盛选六傅,以 劭 为太子太师。”唐 白居易《严绶可太子少傅制》:“东朝保傅,歷代尊崇。汉 择名儒,任先 疏广。晋 求耆德,选在 山涛。实资六傅之贤,用宏三善之道。”参阅 宋 高承《事物纪原·持宪储闱·六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