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结尾的组词,共有106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zhōng dùn  
基本释义:途中饮食的处所。《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五年》:“突厥 比数为寇,良以 马邑 为之中顿故也。”胡三省 注:“中顿者,谓中道有城有粮,可以顿食也。置食之所曰顿,唐 人多言置顿。”《宋史·礼志十七》:“﹝巡幸之制﹞中顿侍食,百官就宿顿迎驾讫,先发,或道涂隘远,则免迎驾。”
读音: huǐ dùn  
基本释义:1.因居丧过哀而致精神委顿。《晋书·王戎传》:“帝谓 刘毅 曰:‘和嶠 毁顿过礼,使人忧之。’”《南史·褚裕之传》:“﹝ 褚彦回 ﹞遭所生伤,毁顿不復可识,朞年不盥櫛。”
读音: zhì dùn  
基本释义:1.失足跌倒。
读音: jǐ dùn  
基本释义:危败。
读音: nú dùn  
基本释义:见“駑钝”。
读音: shàng dùn  
基本释义:豪饮。
读音: mí dùn  
基本释义:亦作“迷盹”。疲乏欲睡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念秧》:“前一人跨白卫,年四十已来,衣帽整洁,垂首蹇分,盹寐欲堕。或先之,或后之,因循十数里,王 怪问:‘夜何作,致迷顿乃尔?’”孔厥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高屯儿 迷迷盹盹说:‘怎么去?’”
读音: zhì dùn  
基本释义:设置安顿的处所。
读音: wō dùn  
基本释义:窝藏。
读音: shěn dùn  
基本释义:1.亦作“沉顿”。沉醉困惫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