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在中间的组词,共有235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yǔ mù bīng  
基本释义:谓天气过冷,雨水降在树上随即结冻成冰。 《春秋·成公十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杜预 注:“记寒过节,冰封著树。”孔颖达 疏:“正月,今之仲冬,时犹有雨,未是盛寒,雨下即著树为冰,记寒甚之过其节度。《公羊》、《穀梁》皆云雨而木冰,是冰封著树也。今世时有之,皆寒甚所致也。”《新唐书·五行志一》:“﹝ 开元 二十一年,﹞是年十一月己巳,寒甚,雨木冰,数日不解。”明 陶宗仪《辍耕录·木冰》:“﹝ 至正 乙巳﹞二月十三日……又十日,雨木冰,状如楼阁、人物、冠带、鸟兽、卉木,百态具备,殆非人工。”《清史稿·灾异志三》:“﹝ 顺治 ﹞十年十月,当涂 雨木冰。”
读音: zhù mù lòu bīng  
基本释义:指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塊(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读音: cǎo mù jiē bīng  
基本释义: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读音: zhǎn mù wéi bīng  
基本释义: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
读音: bǔ lā mù xìng  
基本释义:“山林中生活的人们”。
读音: má mù bù rén  
基本释义:肢体麻痹,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读音: dú mù bù lín  
基本释义: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读音: sǎn mù bù cái  
基本释义:比喻没有用处的事物。
读音: gān mù bù shū  
基本释义:凡因肝气失却条达,疏泄功能障碍,导致气郁,气滞等气机失调的病理变化,均可称为肝气不疏。
读音: bù dài mù ǒu  
基本释义:木偶戏的一个类别。木偶形体较小,头部连在布袋上,外加戏装。艺人以手伸入布袋,操纵木偶动作。又名手托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