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开头的组词,共有118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dù jué hòu huàn  
基本释义:杜绝:堵塞、断绝;患:祸害、祸患。指彻底消除以后可能产生的祸患。
读音: dù jué qì  
基本释义:旧时出卖田地房产,写明不能赎回的契约。
读音: dù jué yán lù  
基本释义: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读音: dù ěr è wén  
基本释义:塞住耳朵不愿听。
读音: dù ruò  
基本释义: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唐 皮日休《端忧》诗:“篔簹颯兮雨岸,杜若死兮霜洲。”清 龚自珍《此游》诗:“悠扬闻杜若,髣彿邀蛾眉。”
读音: dù ruò héng wú  
基本释义:杜若,即姜花。 学名:Pollia japonica Thunb,鸭跖草科。气极香,妖娆旖旎。
读音: dù máo chái  
基本释义:自酿的薄酒。
读音: dù jīng shān  
基本释义:植物名。也叫土恒山、踏天桥、水麻叶。属紫金牛科,常绿灌木。少分枝,有时攀援状,全部秃净。叶互生,近革质,长椭圆形或狭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浆果球形或卵形,花萼宿存。多生于常绿阔叶林下。分布 长江 中、下游及 福建、广东、广西 等地。根、叶皆可入药。
读音: dù chǎi  
基本释义:香草名。
读音: dù lái gōng  
基本释义:指 唐太宗 时名臣 杜如晦。 因其封 莱国公,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