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开头的组词,共有762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zhōng yǔ  
基本释义:气象学上指1小时内雨量达2.6—8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达10—24.9毫米的雨。
读音: zhōng xuě  
基本释义:气象学上指24小时内雪量达2.5—5毫米的雪。
读音: zhōng shuāng  
基本释义:1.遭受霜冻。 晋 陆云《九愍·考志》:“感秋林之夙暮,悲芳草之中霜。”
读音: zhōng liù  
基本释义:1.室的中央。《公羊传·哀公六年》:“於是使力士举巨囊,而至于中霤。”徐彦 疏引 庾蔚 曰:“复地上累土,穴则穿地也。复穴皆开其上取明,故雨霤之,是以因名中室为中霤也。”《楚辞·刘向<九叹·愍命>》:“刜谗贼於中廇兮,选 吕 管 於榛薄。”王逸 注:“中廇,室中央也。”郭沫若《屈原》第二幕:“正中及左右建构不相衔接,其间有侧道可通中霤。”
读音: zhōng qīng nián  
基本释义:暂无解释!我要编辑词条。
读音: zhōng yīn  
基本释义:雅正和谐之音。
读音: zhōng xiàng  
基本释义:逻辑学名词。 亦称“中词”。在三段论的大、小两个前提里都出现的概念。它的作用是作为大项和小项的中介,把两者联系起来,从而推出结论。
读音: zhōng gù  
基本释义:1.内心顾念。
读音: zhōng dùn  
基本释义:途中饮食的处所。《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五年》:“突厥 比数为寇,良以 马邑 为之中顿故也。”胡三省 注:“中顿者,谓中道有城有粮,可以顿食也。置食之所曰顿,唐 人多言置顿。”《宋史·礼志十七》:“﹝巡幸之制﹞中顿侍食,百官就宿顿迎驾讫,先发,或道涂隘远,则免迎驾。”
读音: zhōng dùn bié tǐng  
基本释义:从沼泽流出的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