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160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xiāng bì  
基本释义:香和币帛。用于祭祀。前蜀 杜光庭《卢蔚大夫助下元斋词》:“况玉局皇坛,锦城福会,敢营香币,同助斋修。”《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辰,遣使以香币祀岳瀆、后土。”明 李东阳《奎文阁赋》序:“凡朝廷有事於庙,则礼迓香币,庋於阁中以俟行事。”
读音: biān bì  
基本释义:陕甘宁、晋察冀、冀热辽等边区政府银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发行的纸币。
读音: bì bó  
基本释义:1.缯帛。古代用于祭祀、进贡、馈赠的礼物。《墨子·尚同中》:“其祀鬼神也……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纸钱》:“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币帛,事毕则埋之。后代既寳钱货,遂以钱送死。”宋 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记赵梦得事》:“币帛不为服章,而以书字,上帝所禁。”
读音: nà bì  
基本释义:古代婚礼六礼之一。 纳吉之后,择日具书,送聘礼至女家,女家受物复书,婚姻乃定。亦称文定,俗称过定。《春秋·庄公二十二年》:“冬,公如 齐 纳币。”宋 苏轼《书刘庭式事》:“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约而未纳币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细询始末,乃知女十岁失母,鞠于外氏五六年,纳币后始归。”
读音: wěi bì  
基本释义:致送财礼。
读音: zhōng bì  
基本释义:中等的货币。
读音: chǔ bì  
基本释义:1.指 宋、金、元 时发行的“会子”、“寳券”等纸币。 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宋 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辨楮币二字》:“古有三币,珠玉为上,金次之,钱为下。自 秦 汉 专以钱为币。近岁用会子,盖 四川 交子法,特官券耳,不知何人目为楮币。”《金史·食货志三》:“小民浅肤,谓楮币易坏,不若钱可久,於是得钱则珍藏,而券则亟用之,惟恐破裂而至於废也。”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楮币于 宋 谓之会子,于今谓之寳钞,虽制用不同,而以久而轻,则弊一而已矣。”清 魏源《军储篇三》:“近世银币日穷,银价日贵,於是有议变行楮币者。”章炳麟《五无论》:“返观专制之国,钱币一出於国家,然民间犹得以碎银贸易,至於楮币,则国家尚鲜为之。”
读音: pí bì  
基本释义:1.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管子·五行》:“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礼於天下诸侯。”《国语·吴语》:“春秋皮币玉帛子女,以宾服焉。”
读音: xī bì  
基本释义:牺牲和币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读音: zhòng bì  
基本释义:1.重金;厚礼。 《管子·大匡》:“管仲 对曰:‘以臣则不而令人以重币使之。’”《北史·窦毅传》:“甘言重币,遣使求婚。”明 沉德符《野获编·历法·居第吉凶》:“﹝ 虞生 ﹞求见 四娘,重币为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侍卿乃出兼金重币,从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