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139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bēi yīn  
基本释义:碑的背面。
读音: bēi zuò  
基本释义:碑下边的底座。
读音: bēi shǒu  
基本释义:碑额。
读音: tà bēi  
基本释义:拓碑是南朝时出现的一种印刷技术。拓碑是将纸覆在石碑上,然后刷墨揭下,就在纸上显现与石碑上同样的字形。
读音: bēi yáng  
基本释义:碑石上通常镌刻文字或附图饰,正面称为“碑阳”。
读音: hàn bēi  
基本释义:汉 代碑刻。 碑文字体以隶为主,碑额文字多用篆书。
读音: hán bēi  
基本释义:指 唐 代 韩愈 撰写的《平淮西碑》。
读音: bēi shí  
基本释义:1.作碑之石。亦指刻有文字的碑碣。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颍水》:“庙前有碑,碑石金生。干寳 曰:‘黄金可採,为 晋 中兴之瑞。’”《南史·萧恭传》:“是夜闻数百人大叫碑石下,明旦视之,碑涌起一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三字经》:“西奈山,显神蹟,命 摩西,造碑石。”叶圣陶《登雁塔》:“单说那碑石经历了一千四百年,文字还很完整,笔画还有锋棱,可见石质之坚致。”
读音: shù bēi  
基本释义:立碑。
读音: wò bēi  
基本释义:1.明 洪武 二年诏境内立学,十五年礼部颁学校禁例十二条,禁生员不得干涉词讼及妄言军民大事等,刻石置于学宫 明伦堂 之侧,称为卧碑。清 顺治 九年又另立条款八项,颁刻学宫,称为新卧碑。《明史·选举志一》:“﹝ 洪武 ﹞十五年颁学规於国子监,又颁禁例十二条於天下,鐫立卧碑,置 明伦堂 之左。其不遵者,以违制论。”《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国家明经取士是何等大典!况且‘士先器识’,怎的这等不循礼法?不守‘卧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