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101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èr yáo  
基本释义:副使之车。
读音: èr lìng  
基本释义:1.命令的副本。
读音: èr rì  
基本释义:辅佐天子。
读音: shǒu èr  
基本释义:指知州、通判等官。 宋 苏辙《王佺通判荆南》:“南郡 控引江湖,商贾之渊,而盗贼之会也,守贰之事於南方为剧。”《宋史·高宗纪》:“癸巳,罢 川 陕 便宜差遣监司、守贰。”《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先是,遣使访 川 陕 诸州守贰之能否,知 夔州 袁逢吉、知 遂州 李虚己、通判 查道、知 忠州 邵燁、知 云安军 薛颜 等七人以称职闻,戊子,皆赐詔书奬諭。”《文献通考·田赋五》:“詔 江 浙 诸州县帛及折帛钱,并以七月中旬到行在,不足者守贰窜黜。”
读音: èr jūn  
基本释义:1.谓做国君的辅弼、助手。
读音: èr shū  
基本释义:宋 代指枢密副使。明 代亦指侍郎。明 吴宽《礼部试拟宋以范仲淹为枢密副使谢表》:“伏以西府崇严,位遇均於将相;贰枢赞画,责任重於朝廷。”明 范景文《辞免新命疏》:“夫中枢一席,以控九塞,以总六师,而参帷筹,禆庙算,则贰枢所有事也。”按,崇祯 三年三月,范 升任兵部左侍郎,上疏辞免。
读音: èr zhèng  
基本释义:1.二政。 谓权位与执政的大臣相等。
读音: fēi èr  
基本释义:非议,怀疑。
读音: èr jié  
基本释义:犹失节。
读音: èr zhì  
基本释义:异志;二心。《左传·宣公十七年》:“举言羣臣不信,诸侯皆有贰志。”《周书·宇文测传》:“吾知其无贰志,何为间我骨肉!”宋 石介《郓城县新堤记》:“天覆地载之内,一用 宋 正朔,罔敢贰志。”明 陶宗仪《辍耕录·妓妾守志》:“佛奴 亦泣下,誓无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