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219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zhú shì  
基本释义:旧时官府谓无罪释放。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赃罚》:“每年上司查取赎鍰起数,开报达部。无,则以一二雀角小事,俱经逐释,并无罚有赎穀回覆。”
读音: zhú shú  
基本释义:旧指灾民往丰熟地区流亡乞食。 宋 司马光《赈济流民札子》:“遇有 河北路 流民逐熟经过,即大人每人支米一斗,小人支米五升。”宋 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若夏税一例不放,则人户必至逃移。寻常逃移,犹有逐熟去处,今数千里无麦,去将安往?但恐良民举为盗矣。”《书林》1988年第7期:“伴随着每一次人口增长高峰而来的必然是长期的社会饥馑,大规模流徙的移民(其意在‘逐熟’、吃饭)和经久不息的社会动乱。”
读音: zhú qíng  
基本释义:谓迎合下情。
读音: xiàng zhú xīn shēng  
基本释义:相:相貌;逐:随着。其貌不扬的人,会因他的德才而使人对他的相貌产生好感。
读音: suí shēng zhú xiǎng  
基本释义: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读音: zhú yǐng xún shēng  
基本释义:指多方寻求罅隙。
读音: shéng zhú  
基本释义:谓纠举其过失而斥逐之。
读音: zhú shèng  
基本释义:1.犹乘胜。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赵 军逐胜,追造 秦 壁。”
读音: zhú shí  
基本释义:随时。
读音: zhú shí  
基本释义:求食;乞讨食物。《百喻经·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昔 乾陀卫国 有诸伎儿,因时饥俭,逐食他土。”唐 王勣《游北山赋》:“披衣灶北,逐食墙东。”唐 李公佐《庐江冯媪传》:“元和 四年,淮 楚 大歉。媪逐食於 舒,途经 牧犊墅。”鲁迅《三闲集·匪笔三篇》:“旅资将尽,非逐食不可了,许多人已知道我将于八月中走出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