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192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wén zhú  
基本释义:灌木名。南烛之赤者。生 江 东。株高三五尺,叶类苦楝而小,冬生红子作穗。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南烛》。
读音: zhú wǔ  
基本释义:指 春秋 时 郑 臣 烛之武。秦 晋 围 郑,武 年老出而说退 秦 兵,卒解 郑 围。事见《左传·僖公三十年》。后人用为少不见用、老能报国之典。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及 烛武 行而紓 郑。”阳兆鲲《辛亥生日感赋》诗:“潦倒天涯 烛武 身,臣之壮也不如人。”
读音: zhú wù  
基本释义:明察事物。
读音: tiān zhú  
基本释义:天然的光明。
读音: diào yù zhú  
基本释义:谓四季气候调和;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唐 杜甫《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五:“今春喜气满乾坤,南北东西拱至尊。大历 三年调玉烛,玄元皇帝 圣云孙。”仇兆鳌 注:“玉烛云孙,喜太平有象。”参见“玉烛”。
读音: xī zhú  
基本释义:点明、照亮的意思。
读音: xuē zhú  
基本释义:春秋 越 人,善相剑。
读音: xiān yīn zhú  
基本释义:烛台名。 烛点燃时,引动机关,发为音乐,故称。
读音: xián zhú  
基本释义:1.口含火炬。
读音: yíng zhú  
基本释义:1.微弱的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