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78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sī zhòng  
基本释义:杜仲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杜仲》。
读音: zhòng sī zǎo  
基本释义:枣的一种,又名仙枣。相传 北齐 时仙人 仲思 得此枣种之,故名。《太平御览》卷九六五引 唐 杜宝《大业拾遗录》:“二年八月,信都 献仲思枣四百枚,枣长四寸,五寸围,紫色细文,文縐核肥,有味,胜於青州枣。北齐 时有仙人 仲思 得此枣种之,亦名仙枣。”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仲思枣》﹝释名﹞:“仙枣”。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仲思枣》﹝集解﹞引 宋 马志 曰:“仲思枣形如大枣。长一二寸,正紫色,细文小核,味甘。”
读音: zhòng xiōng  
基本释义:次兄、二哥。
读音: zhòng xióng  
基本释义:即 仲熊。
读音: zhòng xióng  
基本释义:相传为 高辛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汉 焦赣《易林·坤之姤》:“舜 举八元八愷,有 伯虎、仲熊。”汉 焦赣《易林·泰之随》:“伯虎、仲熊,德义渊閎,使布五穀,阴阳顺叙。”参见“八元”。
读音: zhòng sūn  
基本释义:复姓。春秋 齐 有 仲孙湫。见《左传·闵公元年》。
读音: zhòng tài  
基本释义:双原子分子的一种状态,其中两个核的自旋是逆平行的。
读音: zāng wǔ zhòng  
基本释义:即臧孙纥,又称臧孙、臧纥,谥“武”,臧文仲之孙,臧宣叔之子。
读音: zhòng xuān  
基本释义:汉 末文学家 王粲 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 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著称。
读音: zhòng xià  
基本释义: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