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912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zhèng yī  
基本释义:1.纯真之一。道家认为“一”为世界万物之本,永恒不变。南朝 齐 顾欢《夷夏论》:“佛号正真,道称正一,一归无死,真会无生,在名则反,在实则合。”唐 卢照邻《病梨树赋》:“高谈正一,则古之 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 维摩詰。”南唐 谭峭《化书·道化·正一》:“命之则四(虚、神、气、形),根之则一,守之不得,舍之不失,是谓正一。”
读音: yī zhèng  
基本释义:1.谓统一法度政令。
读音: zhōng yī zhèng zhì  
基本释义:谓正治,就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故又称“逆治”。正治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法则。
读音: zhèng yí  
基本释义:1.准则,典范。
读音: yí zhèng  
基本释义:仪鸾司大使的别称。
读音: yǐ zhèng  
基本释义:谓勾正词句的倒误。
读音: yǔ yǐ gēng zhèng  
基本释义:把错的地方改过来。
读音: zhèng yì  
基本释义:1.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伸张~。主持~。
读音: yì zhèng  
基本释义:1.同“义政”。 正,通“政”。
读音: zhèng yì  
基本释义:1.公正的言论。《左传·昭公三年》:“二子曰:‘吾不可以正议而自与也。’”《汉书·朱博传》:“初,哀帝 祖母 定陶太后 欲求称尊号,太后从弟 傅喜 为大司马,与丞相 孔光、大司空 师丹,共持正议。”宋 司马光《论横山疏》:“邻人窃己之财,己以正议责之可也。”章炳麟《序<革命军>》:“然自 乾隆 以往,尚有 吕留良、曾静、齐周华 等持正议以振聋俗,自尔遂寂泊无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