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280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kǒu xuè wèi qián  
基本释义:古人歃血为盟,结盟者以牲血涂口以示诚信。因谓定盟未久为“口血未乾”。《左传·襄公九年》:“子孔、子蟜 曰:‘与大国盟,口血未乾而背之,可乎?’”《周书·文帝纪上》:“君復与故将军同受密旨,屡结盟约,期於毕力,共匡时难。……口血未乾,匕首已发。”清 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嫁娶之盟,姆所亲许,天日临其上,鬼神鉴其旁,口血未乾,想或不负。”
读音: wèi wáng nián  
基本释义:谓孀居的岁月。 明 叶宪祖《鸾鎞记·仗侠》:“苦守未亡年,贫居祇自怜,幸然有女正芳妍。”
读音: zhōng nián wèi suì  
基本释义:还不到中年。
读音: qiáng nú zhī wèi  
基本释义: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读音: wèi lái  
基本释义:1.属性词。 就要到来的(指时间):~二十四小时内将有暴雨。
读音: wèi lái pài  
基本释义:也叫未来主义。现代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初以意大利为中心。强调技术时代的速度和动力之美,赞扬机械、噪音、战争和暴力。代表人物有波丘尼等。
读音: wèi lái xué  
基本释义:
读音: wèi lái shēng  
基本释义:佛教语。来生,来世。
读音: wèi lái shēn  
基本释义:佛教语。来生;来世。
读音: wèi lái zhǔ yì  
基本释义:现代文艺思潮之一。 1909年 意大利 马利奈蒂 倡始。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 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布于 欧洲 各国。以 尼采、柏格森 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鲁迅《三闲集·扁》:“看见作品上多讲自己,便称之为表现主义;多讲别人,是写实主义……天上掉下一颗头,头上站着一头牛,爱呀,海中央的青霹雳呀……是未来主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