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155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dōng tán  
基本释义:1.东方的祭坛。 《墨子·迎敌祠》:“敌以东方来,迎之东坛,坛高八尺……年八十者八人,主祭青旗。”
读音: tán hù  
基本释义:掌管坛场财物、负责祭奠物品的人。
读音: huā tán  
基本释义:种植花卉的土台子,四周有矮墙,或堆成梯田形式,边缘砌砖石,用来点缀庭园等。
读音: xìng huā tán  
基本释义:指授徒讲学之所。 唐 王建《送司空神童》诗:“杏花坛上授书时,不废中庭趁蝶飞。暗写五经收部秩,初年七岁著衫衣。”参见“杏坛”。
读音: shuǎ huā tán  
基本释义:杂技节目之一。 演员将各种大小不同的瓷制花坛、大缸或酒甏轮番用头顶、手扔、脚踢、臂滚等动作,使之翻滚旋转。
读音: huà tán  
基本释义:指绘画界。
读音: huán tán  
基本释义:即圜丘。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元年》:“春,正月,辛亥朔,车驾诣圜坛行礼,大赦,改元。”详“圜丘”。
读音: huáng tán  
基本释义:1.郊天迎气的坛坫。
读音: sān dūn lùn tán  
基本释义:三墩又名杉墩、珊墩、古称兰里,自古以来有鱼米之乡、瓜果之地之称,因境内有文星墩、灯彩墩、水月墩三个较大的水上土墩而得名三墩。
读音: guàn tán  
基本释义:晋 张华《博物志》卷七:“太公 为 灌坛 令,武王 梦妇人当道夜哭,问之,曰:‘吾是东海神女,嫁於西海神童。今 灌坛 令当道,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雨,而 太公 有德,吾不敢以暴风雨过,是毁君德。’武王 明日召 太公,三日三夜,果有疾风暴雨从 太公 邑外过。”原为地名。后用以代指有德行的地方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