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326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sēng cán  
基本释义:梵语的意译。音译僧伽婆尸沙。佛教戒律中罪科名,其名目有十三,故又称为十三僧残。参阅《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释十三僧残》。
读音: cán piān  
基本释义:残留的诗文。
读音: cán mín  
基本释义:1.残害百姓。 汉武帝《御史大夫遣郡国计吏敕》:“残民贪污烦扰之吏,百姓所苦,务勿任用。”
读音: lǎn cán  
基本释义:1.衰残。宋 杨万里《秋凉晚酌》诗:“寄老山林度懒残,新秋又是一年年。”
读音: tān cán  
基本释义:贪婪凶残。亦指贪婪凶残的人。《逸周书·时训》:“岁有大寒,田鼠不化鴽,国多贪残。”《汉书·刑法志》:“至於末世,苟任诈力,以快贪残。”宋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废强横之藩镇,诛贪残之官吏。”叶圣陶《倪焕之》十九:“他一方面愤恨执政的懦弱和卑污,列强的贪残和不义,一方面也痛恨同胞的昏顽和乏力。”
读音: cán shū  
基本释义:谓未读完的书。
读音: cán kè  
基本释义:1.凶暴狠毒。《金史·蒲察合住传》:“﹝ 蒲察合住 ﹞声势烜赫,性復残刻。”明 高启《商鞅范雎》:“夫 鞅 以残刻之资事 孝公。”《明史·刘观传》:“时左都御史 陈瑛 残刻,右都御史 吴中 宽和。”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一章:“你三叔是把白铁刀,样子凶,其实一碰就卷刃了。他要是真残刻,管不下个 生宝?!”
读音: cán zhú  
基本释义:指残存的古代典籍。
读音: cán xíng  
基本释义:毁坏形体。 刑,通“形”。
读音: cán quē  
基本释义:残缺;缺佚。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地理》:“予以 杜 孔 注疏,证 江 南之 豫章 无与于 春秋 之 豫章,审矣。《汉志》虽曰 高帝 置,但年代阔远,文字残闕,无从考见所徙之年月耳。”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经》:“此书监中虽有旧刻,然残闕已多。”郭沫若《<屈原>附录<瓦石札记>二》:“《战国策》一书,文多残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