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673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nèi zhī  
基本释义:在宫中供职的閤门祗候。 祗候,东、西上閤门的属官。
读音: nèi xì  
基本释义:指兄弟之间争闹不和。《诗·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墙,外御其务”汉 郑玄 笺:“兄弟虽内鬩,而外御侮也。”清 魏源《圣武记》卷六:“乾隆 五十有一年 郑栋 死,子 郑宗 郑干 内鬩。”
读音: nèi shēng  
基本释义:音韵学术语。指撮口之声和齐齿之声。
读音: nèi yàn  
基本释义:1.亦作“内燕”。宫廷宴会。
读音: xiǎo yá nèi  
基本释义:指贵家公子。《刘知远诸宫调·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其时小衙内,叉手还告启:难忘夫人,十二三年好好看承,亲生来也不恁地感恩义。”《水浒传》第五一回:“只见屏风后转出一个小衙内来,年方四岁,生得端严美貌,乃是知府亲子,知府爱惜如金似玉。”
读音: nèi shǐ shěng  
基本释义:隋 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
读音: nèi sān yuàn  
基本释义:清 官署名。 清 天聪 十年,置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内国史院掌记注诏令,编辑实录、史书,撰拟郊祀祝文、诰命册文等事。内秘书院掌外交文书及敕谕祭文。内弘文院掌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合称“内三院”。康熙 九年改为内阁。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五学士》:“国朝官制,设内三院:曰国史,曰秘书,曰弘文,院各有学士一员。既设翰林院,以内三院为内阁,则止设阁学二员,而别以一人掌翰林院事,俱兼礼侍。”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洪承畴 虽然此时尚无官职,却被指定同内三院大学士坐在一起。”参阅《清通典·职官一》。
读音: nèi shū táng  
基本释义:宫廷内的学堂。 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相公投刺司礼》:“先人以史官教习内书堂,冯 逐而 张诚 代之矣。”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内书堂读书,自 宣德 年间创建。始命大学士 陈山 教授之,后以词臣任之。凡奉旨收入官人,选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拨内书堂读书。”
读音: nèi wài sūn  
基本释义:孙子和外孙。
读音: nèi shàng shū  
基本释义:唐 五代 宫中女官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统称“六尚书”。因在宫内供职,故称内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