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龙尾道

[lóng wěi dào]  

龙尾道 基本解释

[lóngwěidào]

1.唐代含元殿前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名。唐张籍《赠赵将军》诗:“身贵早登龙尾道,功高自破鹿头城。”《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禄山计天下可取,逆谋日炽,每过朝堂龙尾道,南北睥睨,久乃去。”

2.借指朝廷。宋梅尧臣《赐酒》诗:“近亲龙尾道,远袭雀头香。”清赵翼《邸抄》诗:“黄髮召归龙尾道,翠云焚却雉头裘。”

3.旧时城外至城上盘旋而上的隥道。《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元年》:“王先成请筑龙尾道,属于女墻。”胡三省注:“自城外筑墱道,陂陀而上,属于城上短垣。其道前高后庳,后塌于地,若龙之垂尾然,故谓之龙尾道。”

龙尾道 详细解释

  1. 唐代含元殿前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名。

    唐张籍《赠赵将军》诗:“身贵早登龙尾道,功高自破鹿头城。”《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禄山计天下可取,逆谋日炽,每过朝堂龙尾道,南北睥睨,久乃去。”

  2. 借指朝廷。

    宋梅尧臣《赐酒》诗:“近亲龙尾道,远袭雀头香。”清赵翼《邸抄》诗:“黄髮召归龙尾道,翠云焚却雉头裘。”

  3. 旧时城外至城上盘旋而上的隥道。

    《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元年》:“王先成请筑龙尾道,属于女墻。”胡三省注:“自城外筑墱道,陂陀而上,属于城上短垣。其道前高后庳,后塌于地,若龙之垂尾然,故谓之龙尾道。”

龙尾道 详细释义

“龙尾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高台建筑,随着建筑高度的降低,其道前高后卑,下塌于地。逶迤屈曲,宛如龙尾下垂,故谓之龙尾道。“龙尾道”形式的踏道,到宋以后不再使用,但宋代的踏道形式,仍保留“龙尾道”的遗迹,如河南济源济渎庙渊德殿遗址。